大約小學二年級的某日,一個晴好的早晨,早餐時刻。
“炸了年糕,怎麼還煎年糕?”老爸疑惑道。
“就小玲說要吃煎的。”老媽道。
如雷轟電摯! 真是受寵若驚,閃光童年,記憶深深。五年級生的兄弟姊妹眾多,一般都有四、五個兄弟姊妹。食指浩繁,父母忙生計,那還有那個美國時間,一個個問要吃什麼。孩子多,一般没有話語權,父母吃什麼,孩子就吃什麼,父母是主窄,子女也習慣被主窄。中國孝道文化根深柢固,小孩子聽父母的,就對了,有些人還走火入魔,信奉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。早餐前媽媽說要炸年糕,姊姊好像也說要吃炸的,而我隨口說要吃煎的。完全没有期待自己能吃到煎年糕,竟然吃到了,那整天美滋滋地! 第一次發現,有話語權,感覺自己是有用的。
還住桃園某日,小鳳帶她一雙美少女來家做客,吃中飯的時候,一個要吃飯,一個要吃麵,走了整條街,選到一家有飯,又有麵的,可惜是最難吃的一家。回娘家,常勞煩家妹到火車站載台灣大媽,同行一雙可愛女兒,家妹也是問他們趕緊想,想吃什麼。現在年輕人對吃,有選擇權,更多的是父母配合年輕年人口味,可以說年輕人擁有決定權。幸福啊! 羨慕! 若是跟小輩們說,你們真幸福,以前我們對吃什麼没有選擇權。他們總是回答~時代不同了。不只是吃,還有很多,現在年輕人擁有選擇權、決定權,是五年級生,可望不可及的。我們若說,他們唯一答案~時代不同了。
五年級生的青少年,處於最没有選擇權的最後一代,最没有選擇權的父母第一代,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,被棄養的第一代。五年級生的兄弟姊妹只能自求多福,無依無靠的時候,要使自己強大,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。牛羊才成群,猛獸總是獨行,強大的人不需要盟友。就是一個人,也要過好日子,一個人也可以過好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