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郭董退出中國國民黨,說國民黨中常委,很多人身在曹營心在漢。以中國正統王朝,魏晉南北朝,魏指的是曹操兒子,曹丕建立的曹魏。魏明帝曹叡曾授日本親魏倭王金印,曹營正統明證,署漢和東吳是偏安一隅地方朝庭,讀魏晉南北朝歷史,當以正史三國志為主。郭營高虹安在電視上也以此論,鄭麗文、鍾沛君~~都說正統王朝是漢,中三國演義毒很深。
世人受三國演義影響太深,同情失敗者,忌妒成功者。曹操治世之能臣,亂世梟雄,能文能武。短歌行: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,繞屋三匝,無枝可棲。兒子也各個文武全才,一個文章經國之大業,不朽之盛事,主張立言立德,一個才高八斗,主張立功,中華民國小學生都讀過曹沖秤大象故事,曹操、曹丕、曹彰、曹值、曹沖一門五傑,天下文章、功業集於曹氏一門,世人忌妒。羅貫中對曹門五傑還手下留情,不怎麼黑,被黑最嚴重是千古偶像周瑜,貌比潘安,天資聰穎,精明能幹,精通音律,雅量高致也還罷! 年紀輕輕赤壁之戰功成千古業,佳配小喬國色天香,夫是英雄,妻是美人,誰人不羨,誰人不妒。偏偏羅貫中把周瑜描寫成心胸狹窄,忌妒諸葛亮,周瑜十全十美,男人標竿,應該諸葛亮忌妒周瑜才是。想到周瑜就想到民國79年,葉青歌仔戲後期巔峰之作,孔明三氣周瑜,楊懷民俊周瑜扮相,是我見過最經典周瑜螢幕形象。以下是維基百科,周瑜評價。
- 陳壽評曰:「曹公乘漢相之資,挾天子而掃群桀,新盪荊城,仗威東夏,於時議者莫不疑貳。周瑜、魯肅建獨斷之明,出眾人之表,實奇才也。」;「瑜少精意於音樂。」
- 孫策:「周公瑾英雋異才,與孤有總角之好,骨肉之分。」;「吾得卿,諧也。」
- 吳夫人:「公瑾議是也。公瑾與伯符同年,小一月耳,我視之如子也,汝其兄事之。」
- 程普:「與周公瑾交,若飲醇醪,不覺自醉。」(《三國志·吳書·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》)
- 蔣幹:「雅量高致,非言辭所閒。」
- 曹操:「赤壁之役,值有疾病,孤燒船自退,橫使周瑜虛獲此名。」
- 劉備:「公瑾文武籌略,萬人之英,顧其器量廣大,恐不久為人臣耳。」
- 王朗:「周公瑾,江淮之傑,攘臂而為其將。」
- 呂蒙:「昔周瑜、程普為左右部督,共攻江陵,雖事決於瑜,普自恃久將,且俱是督,遂共不睦,幾敗國事。」
- 韋昭:「善談論,能屬文辭,思度弘遠,有過人之明。周瑜之後,肅為之冠。」
- 孫權:「公瑾有王佐之資,今忽短命,孤何賴哉!」、「孤非周公瑾,不帝矣。」、「昔走曹操,拓有荊州,皆是公瑾,常不忘之。初聞峻亡,仍欲用護,聞護性行危險,用之適為作禍,故便止之。孤念公瑾,豈有已乎?」、「腹心舊勳,與孤協事,公瑾有之,誠所不忘。昔胤年少,初無功勞,橫受精兵,爵以侯將,蓋念公瑾以及於胤也。而胤恃此,酗淫自恣,前後告喻,曾無悛改。孤於公瑾,義猶二君,樂胤成就,豈有已哉?迫胤罪惡,未宜便還,且欲苦之,使自知耳。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,孤用恧然。雖德非其疇,猶欲庶幾,事亦如爾,故未順旨。以公瑾之子,而二君在中間,苟使能改,亦何患乎!」、「此天以君授孤也。」
-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、魯肅、呂蒙:「公瑾雄烈,膽略兼人,遂破孟德,開拓荊州,邈焉難繼,君今繼之。」
- 諸葛瑾、步騭上疏孫權:「故將軍周瑜子胤,昔蒙粉飾,受封為將,不能養之以福,思立功效,至縱情慾,招速罪辟。臣竊以瑜昔見寵任,入作心膂,出為爪牙,銜命出征,身當矢石,盡節用命,視死如歸,故能摧曹操於烏林,走曹仁於郢都,揚國威德,華夏是震,蠢爾蠻荊,莫不賓服,雖周之方叔,漢之信、布,誠無以尚也。夫折衝扞難之臣,自古帝王莫不貴重,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『使黃河如帶,太山如礪,國以永存,爰及苗裔』;申以丹書,重以盟詛,藏於宗廟,傳於無窮,欲使功臣之後,世世相踵,非徒子孫,乃關苗裔,報德明功,勤勤懇懇,如此之至,欲以勸戒後人,用命之臣,死而無悔也。況於瑜身沒未久,而其子胤降為匹夫,益可悼傷。竊惟陛下欽明稽古,隆於興繼,為胤歸訴,乞餘罪,還兵復爵,使失旦之雞,復得一鳴,抱罪之臣,展其後效。」
- 虞溥《江表傳》:「年少有美才。」
- 陸機:「飭法修師,則威德翕赫。賓禮名賢,而張公為之雄;交御豪俊,而周瑜為之傑。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,雅達而聰哲,故同方者以類附,等契者以氣集,江東蓋多士矣。」 「周瑜、陸公、魯肅、呂蒙之疇入為腹心,出作股肱。」
- 習鑿齒《周魯通諸葛論》:客問曰:「周瑜、魯肅,何人也?」主人曰:「小人也。」客曰:「周瑜奇孫策於總角,定大計於一面,摧魏武百勝之鋒,開孫氏偏王之業,威震天下,名馳四海。魯肅一見,孫權建東帝之略,子謂之小人,何也?」主人曰:「此乃真所以爲小人也。夫君子之道,故將竭其真忠直,佐扶帝室,尊主寧時,遠崇名教。若乃力不能合,事與志違,躬耕南畝,遁跡當年,何由盡臣禮於孫氏,於漢室已亡之日耶!……(《太平御覽•卷四百四十七•人事部八十八》)
- 袁宏《三國名臣頌》:「公瑾卓爾,逸志不羣,總角料主,則素契於伯符;晚節曜奇,則三分於赤壁。惜其齡促,志未可量。」又詩贊:「公瑾英達,朗心獨見。披草求君,定交一面。桓桓魏武,外託霸跡。志掩衡霍,恃戰忘敵。卓卓若人,曜奇赤壁。三光參分,宇宙暫隔。」
- 嚴從:「周瑜、魯肅,咸起諸生,鶚視烏林,鷹揚赤壁。然肅為布衣,當襄漢之際,標賣田宅,分財結士,以求人傑:此其志不小也。公瑾推第於孫策,子敬輟粟於周郎:咸有異於人者也。」
- 李白:「二龍爭戰決雌雄,赤壁樓船掃地空。烈火初張照雲海,周瑜曾此破曹公。」
- 胡曾:「烈火西楚魏帝旗,周郎開國虎爭時。交兵不假揮長劍,已破英雄百萬師。」
- 孫元晏:「會獵書來舉國驚,只應周魯不教迎。曹公一戰奔波後,赤壁功傳萬古名。」
- 李端:「鳴箏金粟柱,素手玉房前。欲得周郎顧,時時誤拂弦。」
- 李九齡:「有國由來在得賢,莫言興廢是循環。武侯星落周瑜死,平蜀降吳似等閒。」
- 梁肅:「昔漢綱既解,當塗方熾,利兵南浮,江漢失險。公瑾嘗用寡制眾,挫強為弱,燎火一舉,樓船灰飛。遂乃張吳之臂,壯蜀之趾。」
- 杜牧:「周有齊太公,秦有王翦,兩漢有韓信、趙充國、耿恭、虞詡、段熲,魏有司馬懿,吳有周瑜,蜀有諸葛武侯,晉有羊祜、杜公元凱,梁有韋睿,元魏有崔浩,周有韋孝寬,隋有楊素,國朝有李靖、李勣、裴行儉、郭元振。如此人者,當此一時,其所出計畫,皆考古校今,奇秘長遠,策先定於內,功後成於外。」
-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《念奴嬌‧赤壁懷古》節錄:「大江東去,浪淘盡。千古風流人物。故壘西邊,人道是,三國周郎赤壁。亂石穿空,驚濤拍岸,捲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畫,一時多少豪傑!遙想公瑾當年,小喬初嫁了,雄姿英發,羽扇綸巾,談笑間,檣櫓灰飛煙滅。故國神遊,多情應笑我,早生華髮。人生如夢,一樽還酹江月。」
- 蘇轍:「至於長洲之濱,故城之墟,曹孟德、孫仲謀之所睥睨,周瑜、陸遜之所騁騖,其流風遺蹟,亦足以稱快世俗。」
- 歐陽澈:「使富國強兵,內無動揺,民安如故,有如大夫種之能;轉輸供饋,外無勞民擾攘之役,有如范蠡之知;臨機果斷,折衝千里,有如周瑜之勇;度長慮逺,收功於必成,有如趙充國之守。嚴細柳之軍,有如周亞夫者;奔項羽之營,有如樊噲者;孜孜奉國,知無不為,有如房玄齡者;兼資文武,出將入相,有如李靖者,則雖愚夫愚婦亦知其可以必勝矣。」
- 宋代歐陽修、宋祁等撰寫的《新唐書‧卷十五‧志第五‧禮樂五‧吉禮五》中提到,唐代時禮儀使顏真卿曾經向皇室建議,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,並為他們設廟享奠,當中就包括「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」。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、張飛、張遼、呂蒙、陸遜、鄧艾、陸抗而已。
- 同樣,元代脫脫等撰寫的《宋史‧卷一零五‧志第五十八‧禮八‧吉禮八》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時,皇室依照唐代慣例,為古代名將設廟,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瑜。
- 宋詞人戴復古的《滿江紅‧赤壁懷古》節錄:「想當時、周郎年少,氣吞區宇。萬騎臨江貔虎噪,千艘列炬魚龍怒。卷長波、一鼓困曹瞞,今如許。」
- 林光朝:「當時稱之為長才無或異辭者,吳有周瑜、魯肅、呂蒙、陸遜,蜀有諸葛孔明,是皆一方雋才也。」
- 陳淵:「當時人物如周瑜輩,蓋百世之士,若其它智勇紛出,莫可悉數。」
- 陳亮:「嗚呼!使周公瑾而在,其智必及乎此矣。吾觀其決謀以破曹操,拓荊州,因欲進取巴蜀,結援馬超以斷操之右臂,而還據襄陽以蹙之,此非識大略者不能為也。使斯人不死,當為操之大患,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奪之矣。孫權之稱號也,顧群臣曰:『周公瑾不在,孤不帝矣。』彼亦知呂蒙之徒止足以保據一方,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。」;「昔吳起與田文論功,至主少國疑,大臣未親,百姓未附之際,吳起屈焉。桓王屬大皇於張昭,更以周瑜遺之,後瑜馳驅於顛危之際,昭遂廢不用。何哉?江東雖定而國輕矣。餘論次其行事,使善觀國者有考焉。」
- 洪邁:「說者謂天無大風,黃蓋不進計,周瑜未必勝。此不善觀人者也。方孫權問計於周瑜,瑜已言操冒行四患『將軍擒之,宜在今日』」;「劉備見瑜,恨其兵少,瑜曰:『此自足用,豫州但觀瑜破之。正使無火攻之說,其必有以制服矣。」;「孫吳奄有江左,亢衡中州,固本於策、權之雄略,然一時英傑,如周瑜、魯肅、呂蒙、陸遜四人者,真所謂社稷心膂,與國為存亡之臣也。」
- 范成大:「年少曾將社稷扶,三分獨數一周瑜。世間豪傑英雄士,江左風流美丈夫。功跡巍巍齊北斗,聲名烈烈震東吳。青春年紀歸黃壤,提起教人轉嘆吁。」
- 謝采伯:「孫策、周瑜拔皖城,納二喬,皆國色,是以師婚也。英銳豪俊之氣,固足辦事。畢竟有所溺,則智昏,智昏則防慮疏。策為許貢客箭傷頰,創甚,年二十六卒。瑜為流矢中右協,年三十六卒。」 「孫權運籌於內,劉備、諸葛亮、周瑜、關侯等,合謀並智,方拒得曹操,敗之於赤壁,亦未為竒政縁。」
- 蕭常:「周瑜從攻橫江當利及東渡擊枺陵,則知在江北。或曰:此功為大,每以語簡而忽之,遂令烏林之役獨傳。」「瑜、肅建拒操之議,孫權違眾用之,卒成大功。然瑜昧於遠圖,不能乘勝佐昭烈以定中原,乃欲越荊取蜀,而(呂)蒙又復襲關羽以取荊州,使曹氏為不討之賊,可與言知哉?」
- 錢時:「江左之勢定於赤壁之一戰。操破荊州乗勝東下號八十萬,向微公瑾決此大計,六郡之眾寧足恃乎?論者遂謂此為公瑾功第一。」
- 劉祁:「已而諸豪割據,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,如荀攸、賈詡、程昱、郭嘉、諸葛亮、龐統、魯肅、周瑜之徒,爭以智能自效。」
- 王義山:「某仰惟某官學通六藝,忠貫三精,其謀略則荀攸、賈詡之密,其經濟則周瑜、魯肅之英,其吟嘯則謝安、庾亮之雅,其牧御則羊祜、陸遜之仁。」
- 胡三省:「此數語所謂相時而動也。然瑜之言不悖大義,魯肅、呂蒙輩不及也。」
- 孫承恩:「矯矯公瑾,實吳良臣,雄姿英發,籌策邁倫,老瞞長驅,志無江表,一戰蹙之,功莫與紹。」
- 晏璧:「當曹操伐吳,威震寰宇,群臣爭議迎降,瑜獨定大計,度操部水軍百萬,遠渉江湖,不習水土,必生疾病,願得精兵三萬破之,以片言決興王之策,以偏方抗天下之師,卒走強敵,開拓荊土,非明斷能然乎?至其議縱劉備不資其出地,又欲西取巴蜀而並張魯,北據襄陽以蹙曹操,雄啚出人意表,使究其志,未易量也。雖天嗇其壽,中路隕歿,其一舉而鼎分三國功名之奇,垂於無窮。」
- 張鳳翼:「周公瑾江左偉人,其才略功烈足光紀載,而傳必及其顧曲,固知審聲知音非尠事也。」
- 黃中堅:「周公瑾英姿偉略,諸葛孔明而下一人而已。然其欲徙昭烈於吳,盛宮室美女玩好以娛樂之,分關張各置一處,使如瑜者挾與俱戰,則其計亦左矣。昭烈以梟雄之姿,少有大志,其心固欲建霸王之業耳,故髀里肉生至於墮淚。今方破曹操,勢可有為,豈甘為吳所豢養?關張與昭烈生死分定,不得昭烈而奉之,豈肯為吳宣力?果若所言,勢必將有內變而使魏人得以乘其隙,吳蜀事業俱未可知也。語云:『知彼知己,百戰百勝』。公瑾知昭烈君臣不為人下而顧建此策,殆所謂多思則亂者耶?仲謀於公瑾言無不從而此獨不聽其見,不岀公瑾上哉!」
- 陳子龍:「自漢以後,文武漸分,然猶有虞詡、諸葛亮、周瑜、陸遜、司馬懿、羊祜、杜預、溫嶠、謝玄、韋睿、崔浩、李靖、裴行儉、郭元振、裴度、李德裕、韓琦、李綱、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,為時宗臣。彼豈必有摶虎之力,射鵰之技哉?不過深明古今之事,能決機宜之便耳。」
- 屈大均:「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,若張良、趙充國、鄧禹、馬援、諸葛孔明、周瑜、魯肅、杜預、李靖、虞允文之流,莫不沉酣六經,翩翩文雅,其出奇制勝如風雨之飄忽,如鬼神之變怪。」
- 明代才子高啟的《過二喬宅》節錄:「孫郎武略周郎智,相逢便結君臣義。奇姿聯璧煩江東,都與喬家做佳婿。」
- 羅貫中:「姿質風流,儀容秀麗。」
- 清代鄭板橋的《念奴嬌·周瑜宅》:「周郎年少,正雄姿歷落,江東人傑。 八十萬軍飛一炬,風捲灘前黃葉。 樓艫雲崩,旌旗電掃,熛射江流血。 咸陽三月,火光無此橫絕。 想他豪竹哀絲,回頭顧曲,虎帳談兵歇。 公瑾伯符天挺秀,中道君臣惜別。 吳蜀交疏,炎劉鼎沸,老魅成奸黠。 至今遺恨,秦淮夜夜幽咽。」
- 王懋竑:「周瑜雄略似孫伯符,有併吞中原之志,而不專於自守。」
- 李安溪:「規圖荊、益,及制曹、劉之策,著著機先,真英物也。」「周瑜在則可,如無瑜者,權必不能獨擋曹,無玄德則無吳耳,子敬之謀未為非也。」
- 張佩綸:「若公瑾則赤壁之後旋沒巴邱,世之稱公瑾者第曰膽略兼人而已,不知公瑾之才實一世奇才,而駕乎三國群賢之表。「吳雖多才,魯肅失之疏,呂蒙失之譎,陸遜失之柔,孫權以公瑾為王佐,公瑾誠王佐。惜乎!權之非真主才耳。嗟乎!伯符與公瑾實創江東,其意亦欲取荊州襲許都。使天老其才,以與公瑾戮力中原,天下事未可知也。」
- 盧弼:「公瑾生長江、淮,諳識險要,出入彭、蠡,久涉波濤,熟籌彼我,用能以寡擊眾,遁走阿瞞,一戰而霸,克建大勛,玄德謂為本文武籌略,萬人之英者,豈虛語哉。或曰:公瑾不死,操之憂也,先主亦安能定蜀乎?」
- 蔡東藩:「周瑜年第逾壯,方可有為,乃以意氣之未除,遽致短命,不無可惜。」
- 呂思勉:「周瑜、魯肅,亦皆可謂為好亂之士也。徒以二三剽輕之徒,同懷行險徼幸之計,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禍,豈不哀哉。」
- 毛澤東:「赤壁之戰,群英會,諸葛亮那時二十七歲,孫權也是二十七歲,孫策起事時只有十七歲,周瑜死時不過三十六歲,那時也不過三十歲左右,魯肅四十歲,曹操五十三歲。事實上,青年人打敗了老年人,長江後浪推前浪,世上新人趕舊人。」「三國時代,曹操帶領大軍下江南,攻打東吳。那時,周瑜是個'青年團員',當東吳的統帥,程普等老將不服,後來說服了,還是由他當,結果打了勝仗。」「赤壁之戰,程普四十多歲,周瑜二十多歲,程普雖是老將,不如周瑜能幹,大敵當前,誰人掛帥?還是後起之秀周瑜掛了大都督的帥印。」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